受到信任。」跲
「老中医,特别慈祥。」
所有学生都踊跃地回答自己对中医的印象。
「你们说的都非常对。」黄素继续说道:「你看有些中医,一跟他接触就会发现,你非常信任他,跟他讲话都觉得心特别安,神特别静,这就是中医修心养性的重要性。」
因为这大医内修清静,就像水一样,你无欲无求不去搅动,就会澄清,可以鉴照万物。但是你如果名利勾牵,得失干扰,这神就会像水一样变得浑浊。
为什么西医给人的印象都是说话冷冰冰、不好相处。
因为西医天天接触的都是冷冰冰的机器和死板的化验数据,所以他们的心性在这些死板没有生气东西的影响,慢慢就变得冷冰冰,给病人一种惧怕,不好相处的印象。
那么怎么保持一种像孙思邈所说的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味的状态呢?跲
《清静经》讲,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如何做到遣其欲,澄其心呢?」
黄素自问自答地回答道:「孙思邈告诉我们要用一心。一心是道场,所以你省病诊疾,要用至意深心,至意深心就是一心。」
「刚刚在休息的时候有人问我,一名中医该如何做到精准辨证?」
黄素用眼睛扫过所有望向自己的学生说道:「就是用心细心。用心之处,必有所获。你用心了,病虽千变万化,却容易理出一条头绪,你用心了,用针下药,就不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疾病关乎性命,必须深思熟虑。
所以孙思邈提倡看病要全面,这叫详察形候,而且要细微,这叫纤毫勿失。跲
黄素给同学分享了自己曾经的治疗桉例。
有个老干部发热一个多月不退,用了各种抗生素,还请了很多中医会诊,吃了中药,体温还是没降下来。
黄素过去时,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细节。他看到病人从暖壶里倒出一杯水,马上喝下去,可当时天很热,这杯水又很烫,热天还喝这样的烫水,说明体内有大寒。
可周围人认为发热,怎么是大寒呢?
黄素力排众议,认为发热是假象,阴盛格阳于外才是实质。遂用四逆汤加味,这四逆汤可是一派阳热的汤方啊!
张仲景讲各随其所欲而治之。病人身大热,反欲饮热水,乃体寒自救。
一剂药下去,体温大降,数剂后,一个多月的顽固发热悄然而退。跲
大家都知道疗热以寒药,疗寒以热药,可多少人能发现病人喜欢喝热水
这一个细节?谁都知道四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