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和西装革履的留学生各自开课,孔夫子和牛顿济济一堂,中外学问都可以任意传授,这点又像美国,但是却比美国更人性,更显得公平。被美国精英人物和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等人视为毒瘤的“财团政治”在安徽却不可能出现,没有哪个大资本家敢于公然干涉行政和司法。
钳制省级议会的发展,却鼓励县区级议会的发展,对报馆舆论给予充分的自由,却又立法约束各级议会的权力。鼓励议会、报馆监督政府,同时又成立“廉政公署”,很多贪腐案件不待舆论发现,就已经被“廉政公署”挖了出来,贪官污吏被绳之以法。报纸舆论虽然宽松,但是却看不到通篇对政府的抨击。
梁启超都有些弄不明白,柴东亮到底搞的是哪一套,到底是学习的哪个国家的体制和制度。
在江淮军的统治区域,只有法律是至高无上的,任何制度和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在安庆城,小孩子们都习惯了遵守制度,更不要说大人了。
梁启超越来越感觉自己来对了,对柴东亮和他实行的制度,他越来越有兴趣了。
???分割线???
包头城外,一片白茫茫的大雪晃眼,天地之间就只剩下这片空无一物的白色,江淮军的士兵换上了羊毛的冬季作战服。冬季军服是内外两色,平日里羊毛朝里面,外面是土黄色夹杂黑色的迷彩,下雪天只需要反过来即可,将白色的羊毛朝外,人趴在地上就是绝好的伪装。
几个骑马的士兵在茫茫雪原上插上一些色彩斑斓的旗帜,其中大部分是绿色的,在一片洁白中这几面彩旗非常的显眼,这是蒙古人的传统,在冬天的雪地上插上一些彩色的旗帜可以使眼睛可以聚焦,能有效的防止“雪盲症”的发生。
江淮军最初来到蒙古的时候,除了感觉寒冷以及饮食不适应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大量“雪盲症”的出现,最初以为是雪地反光的因素,邝海山给士兵配备了大量的墨镜,但是效果几乎没有,依然是大批“雪盲症”患者被送进了野战医院。
军队的医官对这种情况也是束手无策,后来还是土默特的驸马张书阳从蒙古人那里找到了治疗和预防的法子。患病的士兵,用熬煮过的鲜牛奶滴眼睛,不出三五天就会痊愈,然后每次雪地训练的时候,都要插上五色旗帜。邝海山等人刚开始将信将疑,总觉得插几面旗帜就可以防止“雪盲症”,简直是太匪夷所思了,但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试验了一下,却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士兵患上“雪盲症”的由最初百分之九十五,降低到了不足百分之五。
雪地里,张书阳带着一个团的士兵正在操练,穿着白色军服戴着防风护目眼镜的江淮军骑兵纵马飞驰,不过他们训练的科目不是劈杀也不是马上射击,而是拔铁路的道钉,切断电话和电报线路。